第一组9人
答辩委员会主席:
罗自生 浙江大学 教 授、博导
答辩委员会委员:
刘智禹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教授级高工、博导
杨大鹏 泉州师范学院 教 授、博导
何志刚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员、硕导
陈艺晖 福建农林大学 教 授、博导
林艺芬 福建农林大学 副教授、博导
王 慧 福建农林大学 副教授、硕导
答辩秘书:
王慧(兼) 福建农林大学 副教授、硕导
答辩地点:食品学院310会议室 (北区图书馆东侧)
答辩时间:2023年6月1日 上午8:30开始
参加答辩研究生专业、姓名、论文题目和指导教师
序号 | 专 业 | 攻读学位 | 研究生 | 论文题目 | 导 师 |
1 |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 工学硕士 | 万加佳 | 红曲醋炒米色焙炒工艺与色泽影响机制及其风味特征研究 | 林河通教授 |
2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工学硕士 | 贺丽珍 | 液态壳聚糖处理对荔枝果实耐贮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 林河通教授 |
3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工学硕士 | 庄秋丽 | 寡霉素和ATP处理对龙眼果实采后果肉自溶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 林河通教授 |
4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工学硕士 | 张华芳 | ZnO/C复合纳米材料介导的光电检测牛奶中不同抗生素的探究 | 林河通教授 |
5 | 食品工程 | 生物与医药硕士 | 苏贵蓉 |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琥珀酸钠调控橄榄果实冷害发生的机理研究 | 林河通教授 |
6 | 食品工程 | 生物与医药硕士 | 曾 鹭 | 酸性氧化电位水对菊黄东方鲀保鲜效果的影响 | 林河通教授 |
7 | 食品加工与安全 | 农业硕士 | 孙冰灵 |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琥珀酸钠处理对橄榄果实冷害发生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 林河通教授 |
8 | 食品加工与安全 | 农业硕士 | 林 瀚 | MaWRKY31调控ROS合成参与的香蕉冷胁迫响应机制研究 | 范中奇副教授 |
9 | 食品加工与安全 | 农业硕士 | 张永莉 | 透明质酸高产菌株选育和工艺优化及代谢组学研究 | 明艳林研究员 |
第二组 10人
答辩委员会主席:
明艳林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 研究员、博导
答辩委员会委员:
林孟师 美国密苏里大学 教 授、博导
袁建军 泉州师范学院 教 授、硕导
林河通 福建农林大学 教 授、博导
陈继承 福建农林大学 教 授、硕导
严 芬 福州大学 副教授、硕导
范中奇 福建农林大学 副教授、硕导
答辩秘书:
范中奇(兼) 福建农林大学 副教授、硕导
答辩地点:食品学院304会议室 (北区图书馆东侧)
答辩时间:2023年6月1日 上午8:30开始
参加答辩研究生专业、姓名、论文题目和指导教师
序号 | 专 业 | 攻读学位 | 研究生 | 论文题目 | 导 师 |
1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工学硕士 | 冯淑娟 | 酸性氧化电位水处理对纽荷尔脐橙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 陈艺晖教授 |
2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工学硕士 | 郑自力 | 采前喷施壳聚糖增强采后纽荷尔脐橙果实耐贮性及其机理研究 | 林艺芬副教授 |
3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工学硕士 | 王晓琪 | 寡霉素和ATP调控龙眼果肉自溶发生与能量、呼吸及抗病物质代谢的关系 | 林艺芬副教授 |
4 | 食品工程 | 生物与医药硕士 | 邵南昆 | 呼吸和能量代谢在ATP减轻香蕉果实冷害发生中的作用 | 王慧副教授 |
5 | 食品工程 | 生物与医药硕士 | 张欣欣 | 虾青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 刘智禹教授级高工 |
6 | 食品加工与安全 | 农业硕士 | 张惠丽 |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ADP调控龙眼果实采后病害发生的机理研究 | 林艺芬副教授 |
7 | 食品加工与安全 | 农业硕士 | 刘青青 | DlWRKY53转录因子在酸性氧化电位水诱导龙眼果实抗病性中的作用机制 | 陈艺晖教授 |
8 | 食品加工与安全 | 农业硕士 | 张 越 | 菊黄东方鲀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及机理研究 | 陈艺晖教授 |
9 | 食品加工与安全 | 农业硕士 | 马文静 | 金枪鱼蒸煮液生物脱腥及其调味基料的加工技术研究 | 何志刚研究员 |
10 | 食品加工与安全 | 农业硕士 | 吴志锋 | 不同年份武夷岩茶水仙成分分析与评价 | 马春华教授 |